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众志成城抗疫情」兰心蕙质,巧手战“疫”——罗甸县中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王婷为一线医护人员创新自制“防护面屏”


发布时间:

2020-02-09

“王婷,面屏还有吗?我们需要6个,谢谢!”

「众志成城抗疫情」兰心蕙质,巧手战“疫”——罗甸县中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王婷为一线医护人员创新自制“防护面屏”

“王婷,面屏还有吗?我们需要6个,谢谢!”

“王婷,麻烦帮我们科室弄几个面屏哈,等着急用,谢谢!”

2月6日,罗甸县中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王婷接连不断地接到了同事们需要面屏的“订单”。她既开心又担忧,开心的是自己绞尽脑汁发明的“防护面屏”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担忧的是现在全城严控,原材料不好买。“但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为需要的同志做好面屏,减少同志们接触病毒的风险。”

提到“防护面屏”,医院的同事都对王婷竖起了大拇指,为她的创新精神点赞。

预检分诊台医务人员在为来院人员测体温

原来,在1月23日的时候,县中医院按照上级要求设立了预检分诊台,目的是为了检测来院人员是否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医院防护面屏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每天顶着寒风引导来院人员,职业风险很大。

“我们不能等,多等一天大家就会多一些风险。”王婷说,随着疫情防控的加重,医院物资的紧缺,她的内心一天比一天焦急。在2月1日那天,当她无意间看到重症医学科的田主任为了减少病毒“入侵”,用抽杆夹的外胶片戴在头上隔离病毒的时候,自己很受启发,觉得一定有东西可以代替胶片。

“因为胶片很薄,清晰度不高,而且很滑,戴一会儿就会往下掉,很不好用。到底什么东西能代替呢?”为解决这个问题,她想了整整一个晚上,预判了无数种材料,最终把目标锁定在软玻璃上。

王婷创新自制的“防护面屏”

心动之后立即行动。当天,王婷一下班就骑着心爱的“小毛驴”转了县城两圈,终于采购到了所需要的物资:软玻璃胶(3种不同厚度)、泡沫双面胶、扁型松紧带,开始试验制作“防毒面屏”。她先将软玻璃胶剪成脸面大小,再用泡沫双面胶粘在紧贴额头上面的边缘,然后在两边各穿两个小孔,用扁形松紧带固定住,需要的时候往头上一戴就OK了。经过反复试验,王婷发现中度薄的软玻璃效果最佳,不但轻而且雾少。

面屏做成了,可带上之后额头却很难受,时间长了皮肤会受伤。新的问题出现了,王婷又开始琢磨用什么材料来减少摩擦皮肤,保护皮肤。后来想到海绵的弹性和柔软性非常合适,果不其然,加上海绵之后,效果明显,即保护了额头,又增加了舒适度,感觉非常棒。为了让海绵更加牢固,她一针一线地把海绵和软玻璃缝起来。

王婷自制的“防护面屏”成品

“这个戴起是舒服了,但时间一长就起雾,要是不起雾就安逸了。”只要肯动脑筋,办法肯定比困难多。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王婷发现用订书机比用手工一针一针缝海绵的速度快得多,但起雾的问题还是没能完美解决。

呼出的气遇到面屏会往上走,只要解决了我们呼出的气,起雾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打孔,在海绵上打孔,气流通过小孔出来就可以了。”灵光一闪,立即行动。当她戴上新制作好的面屏不停地进行呼气试验,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面屏依然那么透明清晰。捧着面屏,王婷激动得热泪盈眶。

终于,在几轮的“改革”之后,王婷创新的最佳版新型“防护面屏”成功了。